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安化。
它是中俄万里茶道的起点;它是一个被山水赋魅的世界;它是野性与优雅兼具的“异域”;它也是生命力蓬勃的中国。
人在山边,便成了“仙”。大梅山划下一片灵动的空间,滋养着安化的文脉悠长。人在水边,便有了清梦。资水流出一片诗意的区域,孕育了安化的东方气韵。在这山水人间,堆叠出生活的闲适。寻常巷陌里,黑茶醇香。曲水环绕处,百姓安详。
山、水、茶、道,见宏大,见微茫,见天地,见人间,这就是安化。山,是凝固的历史;水,是流动的时间;茶,是绝尘的烟火;道,是入世的远方。
世间浮华,终归朴素。在安化,一个“安”字便道尽了中国人的达观。低调的安化,似云如鹤,也像一味解药,置身自然的山水,望见心中的山水,疗愈灵魂的曲折。
翩翩,是中国人心头的浪漫意象,是独属于中国人的潇洒。因为偏爱,我们从安化开始。跟着我们走读安化,你将看到最潇洒的中国,还生活以翩翩。
安化,因水而“安”
1835年冬,道光在养心殿多次召见陶澍。其中一次,道光听说陶澍想请假回家扫墓,顺便问了句:“家在何处?”
“我家在资水之滨,系山乡僻壤之地。”陶澍答道。
“资水在湖南吗?它长宽多少?水量如何?是春夏有水,秋冬干涸吗?”从道光连续抛出的疑问可知,他对资水几无了解但又充满好奇。
“资水发源于广西都梁,流入湖南的城步、新宁至武冈,向北到邵阳,沿河有支流夫水、邵水、云泉水流入。向西过新化,有白洋等溪水流入。流经安化容纳十多条溪水,到我家门口,南合洢水,北合善溪,至益阳境内又有泗里河、桃花江、兰溪等十多条溪水流入,分两支流入洞庭湖……资水全长一千八百里,江面宽二三里不等,四季有水,可通舟楫。”
众多溪水,在陶澍简略的回答里注入资江。人们喜欢追溯江河的源头,陶澍时代资江的源头是都梁,今天我们认为资江有左右二源,左源赧水发源于城步苗族自治县北青山,右源夫夷水发源于广西资源县越城岭。左右逢源的资江从西南的山间迤逦而来,一路接纳了无数溪流,陶澍向道光所提及的,只是其中小部分,更多的溪流,它们日夜奔流,却难见经传。
陶澍是安化人。人们一提及安化,无论从它的古称“梅山”,还是从它现在全世界皆知的特产黑茶,都容易在第一时间联想到绵绵群山。确实,安化境内群山起伏,岭谷相间,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就有157座,山地面积4052.5平方公里,占县域面积的81.9%,是典型的山区县。就连它的县城,也是建在狭长的峡谷间。
安化多山,但让安化真正“安”下来的,却是水。人类文明的第一行脚印,是踩在湿漉漉的河边的。通过逐水而居,原始人获得了一种简朴而充满希望的生活和初级生产方式,并对河流产生了亲和与依赖。没有水,就难以让较多人安居下来。
河流的改道和冲击一般会制造出一个又一个大大小小的盆地。资江也不例外。在安化的上游,有新宁盆地、武冈盆地、洞口盆地、邵阳盆地、新化盆地等;安化下游,马迹塘以下河谷开阔,两岸地形低缓了下来,到益阳后其冲积平原更是和肥沃的滨湖平原连成一片;唯独安化所在的资江中游区域,山多且相互逼近,如果不是资江年复一年、日复一日地不断冲击,湘中的这片区域难以有人群落脚之地,更难以形成村落和城镇。
资江:隐秘的文明通道
资江穿安化城而过,像从中国古典意境里舞出的一条水袖,昔日的渔歌和船夫的号子消逝在烟波深处,沿途留下的青绿,历久弥新。有人说安化是中国最美县城,因水而名。